▲這是拉巿海的周圍澤地,水草肥美,難怪是冬候鳥的聚集地。
麗江位在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之間,自古以來就是雲南或川地或中原入藏區的重要孔道之一,他們稱這山中的盆地為"壩子",壩子裡有河有湖,是當地居民重要的水源灌溉之來源。
拉巿壩的形成約是二億年前開始的一連串地殼變動,從海隆起,又經侵蝕、風化、堆積,形成今日盆地中「準平原」的樣貌,而這盆地的中央低地,則是拉巿海。
根據文獻資料顯示,拉巿海其實有溢水口,是從一溶洞中流出的,曾經還讓拉巿海陸化乾涸,現如今當局則將溢水處築起隄壩,然後又修建渠道,可將水引入麗江城區,維持古城裡水源的穩定。
現如今拉巿海也是雲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,而這常保穩定水位的高原湖泊,因為水草豐美,每年冬季時也會吸引多種候鳥來此佇候,從11~2月是賞鳥的重要時節,也足以證明,這高原氣候,果然是夏無酷暑、冬無嚴寒,不止人們知曉,連鳥都為之吸引呢!
▲船家帶著我們擺渡在濕地水澤上,船家還唱著他們的歌,幽靜的環境,真的充斥著慢活的悠然。
▲拍了這三張照片之後,我竟然在腦海中浮現了「水色江南」的感覺。
▲在澤心之中,當地人有築了一簡單的站台,船家停靠在側,當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我們一行人能上台消費一番。起初我船上的老弱婦孺們,一直會擔心小船的穩定度與站台甲板上的安全性,遲遲不敢上岸,不過西瓜我的心臟比較大顆,看到還有一個納西小帥哥在棚子裡烤肉,橫豎就上去一探究竟,再怎麼樣我也想親嚐在地的滋味。
▲納西小帥哥的烤物中有犂牛肉串,還有拉巿海裡的鮮魚。
▲最吸引我的,還是這湖裡的…我該用「河鮮」、「湖鮮」還是「海鮮」呢?西瓜在先前騎馬時,都已經被拉馬師傅糾正說是「拉巿海」,不是「拉巿湖」了。總之,我們買了一鐡盤,大家一塊兒分食,我印象中要價是¥20,他烤得乾香,就像小魚乾般,擁有滿滿的嚼勁,重點還加了很多的孜然和辣椒粉,對我而言確實有種味覺裡的新奇,這應該是我第一回嚐到的麗江味吧!